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1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本期报告依据《中国科普统计(2017版)》中全国31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普活动、科普经费、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传媒五大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及20项二级指标对地区科普事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标准离差法又称变异系数法客观计算各指标权重,使用统计标准化公式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终代入公式,运算得出选定地区的SCDI值。
在海拔4700多米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流域,央视报道团队与科考队员一起,克服高海拔和暴风雪等不利天气条件,昼夜持续跟踪记录,目前科考已进入关键阶段,来了解最新情况。从2017年8月19日开始,我国正式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
您看到这个巨大的浮空艇是极目一号,就是这次科考任务的主角之一,它的体积是2300立方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携带科学观测仪器原位升空,也就是从这里原地垂直升空,测量大气里面的多种成分。风雪夜里 浮空艇成功充气 经过十几天科考团队的联合调试,目前在海拔4730米的中科院纳木错站,浮空艇平台搭建完成,等待首次升空。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 蔡榕:我们这是第六次为青藏科考服务,上青藏高原。我们正在不断地努力,改进我们的技术,用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个技术来服务和支撑我们青藏科考。今年,国家设立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总共有十大科考任务。
挑战7000米高空观测世界纪录 今年4月我国科学家在藏东南创造了将浮空艇升空到6390米高空观测的新纪录,而这次在纳木错的升空目标,则上升到7000米,起飞地面海拔也从3385米上升到4730米。经过高空探空和气象预报,5月19日晚,地面风力终于持续稳定在每秒5米以下。柴达木盆地曾是汪洋大海。
曾经她被青海盐湖所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感动,如今又有新的年轻人为王敏的热情和能量震撼。为了摸清这座湖的脾气,王敏一干就是六七年。杨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盐湖的美触动人心,却也难以驾驭。
青海盐湖所王怀有博士表示,王敏作为团队带头人,在实验和工程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们觉得她能解决很多问题,再忙的时候她也会抽时间看专业书充电,意志力很强。
水中无游鱼,地上无草木,空中无飞鸟。多年来,王敏参与的项目接连投产,证明了她当年选择回家乡并非一时冲动。那时项目厂房还没修缮完毕,没有暖气、门窗漏风,风一吹,沙子就飞进嘴巴里。多年从事盐湖资源开发研究,时常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试验车间,一群戴安全帽穿蓝制服的人中,身形最小的就是她。
盐湖虽然不长草,却是王敏实现理想的地方。天地悠悠,更衬得人渺小。按盐类矿产种类,则有天然碱湖、石膏湖、钾镁盐湖、硼湖等多种类型。王敏回忆:那时候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跟着所里几位前辈研究员,每天琢磨如何把承担的工作做完,日子很充实也很忙碌。
我还是觉得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几亿年间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山川抬升形成盆地。
她从最基础的洗瓶子、摇瓶子开始,一点点学习实验操作规范。作者:任芳言 陈欢欢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5/9 9:45:2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盐湖不长草 却是实现理想的地方 ——记2018中科院年度感动人物王敏 王敏在实验室 ■本报见习记者 任芳言 记者 陈欢欢 看工作照,王敏实在是太好认了。
被录取后,王敏到青海盐湖所报到,拜入老一辈科学家杨存道门下。从东台回来后,她带着自己组建的实验室,成了企业合作项目的带头人。这改变了王敏的人生走向。作为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王敏来到柴达木盆地已经33年。看了有关王敏的纪录片后,李燕决定到青海盐湖所读书。王敏等人采取了梯度耦合膜分离的办法,利用不同膜孔径大小、截留分子量不同等特性,逐步把镁和锂分开。
2018年,由王敏研究团队与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梯度耦合膜分离技术再破工程化技术瓶颈,万吨碳酸锂产品成功下线。即便条件恶劣,王敏也要坚持每天开会,把当天遇到的工程问题解决。
常驻无人区、冲在工程一线解决难题、和不同行业打交道王敏为研究好盐湖资源利用付出良多,只因多年前的一次感动。水汽蒸发、海水退去,充满矿物的盐湖卤水沉积下来,几十种化学元素汇聚其中,形成巨大的化学体系。
而一里坪盐湖的典型特质之一恰恰是镁锂比高,镁锂不易分离。在加入王敏的团队之前,不少学生都已对这位盐湖人的事迹有所耳闻,甚至慕名而来。
与传统方法相比,这样既不会产生污染,能耗也低。直到现在,她对盐湖的好奇和热爱依然。王敏告诉《中国科学报》,小规模试验用到的是瓶瓶罐罐,而工程化意味着把试验的各个环节放大。从中提取出的钾、硼、锂、镁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送。
2012年前后,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盐湖成了王敏团队频频到访的地方之一。怎么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怎么做更环保、对生态环境更好、发展更有序她表示,未来若有机会,还想将盐湖卤水中一些微观的机理结构研究得再前端、再清楚一些。
高原宝镜的魔力 1986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几位科技工作者到北京化工学院(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放了一部招生宣传片。设备、仪表、阀门,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问题,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
但王敏知道盐湖的秘密,她懂得如何从这些壮美中提取资源,为人类所用。用身体丈量 日子久了,王敏从跟在前辈身后的变成走在前头的。
那年夏天,她在志愿表上一连写下5个青海盐湖所,轰动全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王敏和团队成员用身体丈量出的日日夜夜。不过,就算在实验室实现了提锂的工艺技术,项目成功投产还面临更艰巨的任务要继续完成中试和万吨规模的产业化试验。这里有蓝盈盈的天和白茫茫的盐。
2007年,青海盐湖所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实现了锂资源的提取及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王敏便已成长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她坦言也曾遇到过委屈的事情,但没太去考虑那些,还不如想想接下来该干什么。
我是青海人,那里更需要我。产业化是不允许失败的。
《中国科学报》 (2019-05-09 第1版 要闻)。这里锂资源储量丰富,但高效环保提取存在技术瓶颈。
发表评论